业务专题
科技发展
农机研发
质量鉴定
农机装备
技术推广
农产品加工
社会化服务
机械化生产
安全监理
教育培训
大数据服务
农机融媒体
小麦机收减损
要诀
微信公众号
苹果版APP
下载
安卓版APP
下载
学习强国
APP下载
搜索 回到顶部 关闭

“全程机械化+综合农事”服务中心典型案例(五):长子县玉斌农机合作社发展纪实

来源:
社会化服务部
作者:
杨梅 蔡建林
发布时间:
2020-07-23

爱 的 坚 守

长子县玉斌农机合作社三十年如一日逐梦田园

 

 摘要概述:

 青年时期的苏玉斌,有美满的家庭和稳定的职业,只因与朋友闲谈时的只言片语,顷刻间像星星之火,燃起他改弦更张的念头,从一台二手拖拉机蹒跚起步,刻苦学习,挑战自我,不惧风雨,南征北战,十余载磨砺,终破茧成蝶。他响应国家号召,与时俱进,成立农机合作社,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集团军作战的变革跨越,稳扎稳打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,勤勤恳恳提供配肥选种送油服务,结合远程培训、视频修车、信息咨询、中介链接等多元化经营的模式,凭借一流的技术和公认的诚信,以合作社为依托,引领长子县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。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,他积极解放思想,紧跟发展浪潮,践行新发展理念,进军“粮改饲”,筹划产业化,沿着“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”的方向,创新发展。

基本情况:

 苏玉斌,今年52岁,长子县岚水村人。1989年购买第一台拖拉机,2012年注册成立玉斌农机专业合作社。到现在,合作社有社员 60余人,拥有小型拖拉机 8台,收割机5台,100马力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50台,各类配套农机具 150余台(套),固定资产达到 800多万元,年作业面积15万亩以上。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,30年如一日逐梦田园,见证沧桑巨变,诠释一个农民对梦想的坚守。

 一、为梦耕耘,从一台旧拖拉机开始

 1.家成业就已如意。苏玉斌高中毕业后在村里当电工。80年代,在农村当电工是很好的,因为有技术、有地位、又清闲,老百姓都高看一眼。天生就爱摆弄器械的他,除了当电工,对机械修理也情有独钟,闲来无事就去村上的农机维修部坐一坐,有时也主动帮忙修理。但是没有想到,帮忙帮出了他人生的新征程。1989年11月,维修部老板看他那么喜欢拖拉机,就帮他介绍了一台二手铁牛-55拖拉机。

 2.为梦耕耘图新生。圆梦始于冲动,毕竟在那个年代自行车还很少,能开拖拉机多有面子。但是不能光因为面子就冲动,能挣钱才是硬道理。于是,苏玉斌四处打听。当时购买一台大拖拉机得4万多元,旧的也得2万多。一年作业两季,保守也可以赚上5000元。这些信息一时间让他陷于纠结中,买新拖拉机没有钱,放弃电工舍不得,安于现状不甘心,自主创业有风险。可是,5000元,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,可真是一笔大钱,因为那时候种地,一亩地一年下来也就收入100多元。“我要创业,我要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,来证明一个男人的担当”。这种激情一旦调动起来怎么也按捺不住,思前想后,他对父母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想法。梦想,最终挣脱传统,父母和她都表示支持。家人的鼓励使他更加自信,当天,他筹借6000元买回一台1980年生产的铁牛55拖拉机,准备大干一场。

 3.数十载破茧成蝶。事情的发展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,因为没经验,又太冲动,买车时只看了外表,而不了解实际性能,车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,经常是干半天活,修一天车,非常沮丧。沮丧之余,深感光会开不会修根本不行。于是每次在师傅修理过程中,仔细观察,耐心请教,默默地记在心理。一次大修后,他居然决定把刚修好的发动机全部拆卸开,看自己能不能重新装起来,能不能靠自己调试好。说干就干,全部拆卸以后,一件一件观察,一样一样琢磨,牢记发动机的构造,揣摩发动机的原理,随后又按照记在心里的构造和方法把发动机安装调试好,一试车,竟然一点问题没有,那种成就感使他自信心进一步增强。自那以后,修理拖拉机再也没有请过师傅。数十年过去,苏玉斌盖起了村里数得上的二层楼房。站在楼上,看着陪伴自己多年的拖拉机,他眼里饱含泪水,心底却写满笑意。

 二、 加快发展,从三个最基本点做起

 一是技术。农机作业确实是个技术活,不仅要求作业技术精湛,对拖拉机和配套农具的结构、原理等方面做足了解,还要求农机手做好拖拉机和配套农具的保养、维修和使用,只有平时了然于胸,遇到问题才能做到手到病除。苏玉斌三十年如一日认真学习,刻苦钻研,不断提高技术水平,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,有技术不私藏,他经常帮别人义务修车,一来二去长子县好多农机户都成了他的好朋友。有一年秋天,长治市农机公司刚卖出一个礼拜的旋耕机要求退货,理由是作业后地表有一溜浅沟,用户认为机具质量有问题。生产企业的技术代表找不到问题在哪里,僵持不下。于是,农机公司专程请苏玉斌现场检查,苏玉斌仔细观察后认为,应该是作业时遇到树根或其他硬东西,主轴变形,导致作业不平。现场更换主轴后,旋耕机作业正常,问题得到解决,农机手和农机公司纷纷拍手称赞。

 二是诚信。农机作业,是没有柜台的买卖,是买卖就必须讲诚信,必须保证作业质量。苏玉斌走南闯北越做越大,始终坚持诚信为天。“家有千顷地,应手一张犁”,为了保证作业质量,他不惜代价,隔三差五添置新机具,2000年新购铁牛-55,2005年,新购约翰迪尔724,后来,又新购了两台东方红1000型拖拉机,一台五征1354型拖拉机。家里人生气,“说别人都是买轿车呢,你是一直买拖拉机。”每到这时,他总是嘿嘿一笑说:“没办法,好机具是质量的保证,质量是咱的生命”。技术好,机具好,信誉好,苏玉斌在长子县小有名气,老百姓都愿意把地留给他,就连政府组织实施的农业项目,他也连年中标。先后几次承担了长子县新增粮食产能秸秆还田项目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、深松整地作业项目。去年又中标了长子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3万亩作业任务。

 在长子有名气,在河南也是香饽饽。十几年前去河南,进村入户揽活,蹲在路边等活是家常便饭。有一次刚作业完,一农户走过来,要求苏玉斌去给他家作业,作业完成后,农户把他的邻居都叫来,大家看过以后,都纷纷让他去作业。河南的魏村,作业统一由村委会管理结算,苏玉斌因为作业质量好,在这个村连续作业了三四年。后来,魏村本村的农机户要求投标竞争,苏玉斌考虑到自己是外地人,主动放弃。第二年,魏村给苏玉斌打电话,让他直接到村委去签合同,说是因为质量问题,群众意见很大,纷纷提出还让他去作业。苏玉斌只用七天时间,高标准完成了4300多亩地作业,受到了百姓的一致好评。到后来,每到作业季节,河南的电话就提前打过来,催他去作业,魏村的所有土地到现在都还是由苏玉斌作业。

 三是合作。打拼这么多年,帮助苏玉斌加快发展最大的力量是合作的力量。由于口碑好,活越来越多,尤其在河南,地大又多,看着特别眼馋,实在吃不了,虽然有几个伙伴,但还是不够。于是他就想成立合作社,更加规范地大干一场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,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没场地,就是向政府申请也没有那么快。他等不得,将自己的两间房分出一间用作合作社的办公地点,自掏腰包购买了电脑、打印机、档案柜等办公用品,农机局同志帮助完善资料,于2012年8月,注册办理了营业执照。随后又投入 13万元,扩建机棚面积500平方米,改建修理厂棚 150平方米,入社社员连年增加,作业能力不断增强。

 合作社成立了,如何把关作业质量,加强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。2017年,合作社承担了长子县深松整地作业项目,苏玉斌组织社员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,对作业质量提出要求,作业深度要达到30cm以上,作业后“深、平、细、实”,无秸秆堆积,土壤细碎,没有漏耕,深浅一致,上实下虚。作业中,他严格要求,不达标就返工。最终,在年底验收时,一次性通过验收。苏玉斌特别注重提高驾驶员的技术水平,经常组织学习讨论,多次组织社员参加新机具新技术演示会、培训会。经过学习锻炼,在2016年的全国农机手技术大赛中,玉斌合作社有两名成员荣获全国百强选手称号。合作社先后中标长子县新增粮食产能秸秆还田项目,作业面积1.2万亩,项目总投资102万元,当年社员人均因此项目增收4万元。中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工作项目,作业面积2.4万亩,项目投资48万元。

 农村空心化、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,每到关键农时,“谁来种地”的问题一直萦绕在苏玉斌心头,他坚持互助自愿流转土地,采取“托管”和“代耕”,在综合农事服务方面大胆实践。第一是送油,拖拉机作业在地里,往返加油,费钱又误工,特别是在龙口夺食的关键时节,实在误不起。苏玉斌向石油公司申请,购置了一台油灌车,以二级批发价为农机户开展燃油配送服务,实行全天候随叫随到,家里地里路上均可。这样,既方便了大家,也降低了成本,同时给合作社增加了收入,这几年,平均每年配送燃油约15万升,为农机户节约燃油成本约15万元,合作社增收3万余元。第二是“托管”,目前托管耕地31250亩,管耕管种,每年为外出打工农户节约开支10万余元,合作社增收3万余元。第三是配种配肥,保证品牌正、品种多、价格低,坚持让农户自愿选择。光化肥一项,每年的配额达到100万元。除此之外,苏玉斌还通过微信群开展技术培训、视频修理、购机指导、业务咨询、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中介服务,在小农户和大市场的衔接上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。

 三、改革创新,从十九大精神中汲取营养

 苏玉斌在思考“谁来种地”的同时,也一直在思考“如何种地”。特别是“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”、“贯彻新发展理念”、“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、生产体系、经营体系,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”这些十九大精神,进一步激发了他对合作社改革创新提档升级的热情。从去年开始,他对“粮改饲”项目,从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、技术路线、保鲜储运、管理办法等多方面,进行可行性调查研究,计划投入150万元流转土地、投入150万元购置设备、投入100万元作为流动资金。目前,已与山东五征集团达成意向协议,准备投资130万元购置自走式青储机一台。同时,他还对小米、薯类、青椒等农产品的种植、初加工、精加工、半成品、熟成品生产进行可行性研究,筹划从农田到餐桌的一条龙服务。为了把这些想法变成现实,并做实做好,让孩子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,返乡创业,准备在产业化建设方面再大干一场。

责任编辑:
shehuibj
审核:
审定:
shehui
点击率:
3420